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周】一张“网”背后的政务“革命”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19-05-23

显然,过去常见的行政主导式的改革路径,现在不同了。



在“一网通办”的品牌打出一年,并被国务院推行于全国后,上海并未就此止步。


上周,一场数百人规模的“上海市‘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出席者包括市委书记、市长等“四套班子”领导,包括各区和有关政府部门一把手,也包括数十位企业家。



今年2月初,同样场合、相似的安排方式,上海曾以一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作为新春开局。


当时的一项重要议题,正是“一网通办”。市委书记李强曾在会上表示,“一网通办”品牌需要“从上到下把它叫响”,“它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不到两个月后再开大会,分量可见一斑。对上海来说,这件事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特别的抓手,以及一块能检验出许多问题的“试金石”。


此前两天,李强在市委党校为“中青年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作开班动员时,亦提到“一网通办”在当下上海的特殊意义。


上海需要一个怎样的“现代政府”?如何更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并以政务服务的高效来换得市场活力、社会活力的提升,进而以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具动力的发展?这些宏大的问题,都可以从这张特殊的“网”上寻找答案。


“不是简单把业务从网下搬到网上,不是从‘小网’搬到‘大网’”“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政府治理创新;不是简单的服务迭代,而是革命性再造。”李强对“一网通办”的界定,明确点出此事之于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牵引作用。


而“网”上的答案,又往往藏在许多具体的细节里。


比如一个名为“随申办”的移动APP——去年随“一网通办”平台一同推出的这个客户端,目前已有1000多万用户,并不断纳入面向市民的公共服务项目。



李强在上周三的推进会上特地透露,自己也装了这个APP。市长应勇在主持会议时亦希望在座官员和企业家们都能安装一下这个APP,“一方面是对这件事有一个亲身体验,一方面多以办事人的身份用一用,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


与许多新兴的客户端一样,正在收获好评的“随申办”,并非没有毛病。市领导坦言,自己平时的使用过程中,还经历过闪退、卡顿等现象,需要不断提升优化。而在全市大会上谈这些小问题,意在提醒相关方面,要注意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个APP的顺畅与否,折射的是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高下,而强调用户体验,恰是时下推行“一网通办”的关键。它意味着,改革的操盘者要在“用户本位”而非“行政本位”上考虑问题,从作为用户的企业和市民需求、习惯出发,而非从作为供给者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习惯出发来展开设计。


显然,过去常见的行政主导式的改革路径,现在不同了。而这种转变,除了基于对“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大命题的考量外,也体现对改革实效的格外强调。


这场推进会同一天下午,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拿出更多“叫得响、有价值、有影响的改革亮点”,以“高质量改革”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且实打实解决问题,确保“改有所进、改有实效”。


而在“一网通办”推进会上,李强反复强调的也是“办成事”。某种意义上,这可能就是检验“一网通办”成效的“唯一标准”。“企业和市民到这个平台上来,不是来检查你流程有没有优化的,是来办事的”,他直言,“事办不成,都是空话”。



李强坦陈,目前“一网通办”还只是初步实现了“能办”,对企业、群众来说,是不是“好办”?人们是不是“愿意来办”?继2月的营商环境大会后,他再次提到了一个数据:在有了线上办事平台后,截至目前使用线上办事的用户比例,仅占全部用户的11%。其中固然有不少市民更习惯线下办事的因素,但目前平台的效能显然还有大幅提升空间。


这就要靠背后的流程再造。李强强调,“一网通办”涉及的改革与调整,“既要有物理变化,更要有化学反应”。上海将今年列为“一网通办”的“攻坚年”,最需要“攻坚”的环节亦是在此。


此次会上重申,今年上海要实现“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一半,审批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平均减少一半”的“双减半”,以及“100件事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新增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的“双100”目标。上海甚至希望,在大多数政务服务项目“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基础上,接下来更要力争让尽可能多的事项“一次都不跑”。


要“一次都不跑”,显然需要后台业务流程的全面革新和整合再造,而这些革新再造,又进一步指向政府职能的改革甚至重构。


对此,李强在肯定前阶段改革成效同时,亦指出了仍存在的不足。他直言,目前一些部门在“放权”方面,还存在“放小不放大,明放暗不放,放虚不放实”等现象,数据的公开度、透明度也还不够;有些方面,行政管理模式还跟不上技术变迁步伐;有些部门自由裁量权还相对较大,有些政策也留有过多模糊地带。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最怕模模糊糊。就像你点菜,最怕说‘随便’,你找不到‘随便’这道菜。”李强打这个比方,要求规范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各要素内容,消除模糊条款、兜底条款。


而其实质,其实是要求作为服务供给者的政府部门自我约束、自我加压。道理很简单:服务者给自己留下的自由裁量权越少,被服务者获得的空间才会越大。


这是对从事政务服务的部门和官员的要求,也可视作对上海官员总体性的要求。在“中青班”开班式上,李强就对在座的“70后”“80后”干部表示,上海的干部,需要时刻跟上时代,需要有战略运作的能力,同时需要强化担当作为、永葆为民情怀。而后者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股子气和劲”,其中当然包括在应当自我革新甚至自我革命时毫不犹豫、勇毅向前。


推进“一网通办”,强调“数据多跑路、干部迈开腿、群众零跑腿”,包括再三提出“像网购一样方便”的政务服务,也是同样的意思——“办事像网购”,本质上绝非赶时髦,而是要真正为城市中的市场主体、社会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验,从而提升这座城市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这恰是李强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的,“上海做事,要做就做最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


◢ 猜你想看↓↓↓

【上海一周】上海的郊区,何以“无中生有”

【上海一周】高规格大会上,如何回应你的焦虑和关切?

【上海一周】上海的这个座谈会,为何放到北京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